15806889279
火灾中的空气管理绝非简单的“排出去”,更要“送进来”。消防排烟风机的双向气流管理技术——排烟与补风同步进行,是保障逃生环境的核心逻辑。排烟的本质是“排浊”。通过风机的强劲吸力,将起火区域的有毒烟气、高
火灾中的空气管理绝非简单的“排出去”,更要“送进来”。消防排烟风机的双向气流管理技术——排烟与补风同步进行,是保障逃生环境的核心逻辑。 排烟的本质是“排浊”。通过风机的强劲吸力,将起火区域的有毒烟气、高温气体快速排出建筑外,降低烟雾浓度。数据显示,高效排烟可在10分钟内将起火区域烟雾浓度降低60%以上,能见度提升至5米以上。在某超市火灾中,排烟系统启动后,货架区域的烟雾浓度从初始的80%(遮光率)降至25%,为被困人员看清疏散通道创造了条件。 补风的意义在于“纳新”。在排烟的同时,系统向疏散楼梯间、避难层、消防电梯前室等关键区域输送新鲜空气,维持这些区域的正压环境和氧气浓度。国家标准要求,疏散通道的氧气浓度需保持在15%以上——这是人体正常呼吸的最低保障线。补风风机通常安装在建筑顶部或室外,通过管道将过滤后的新鲜空气送入,部分场景还会对空气进行预降温处理,避免高温新鲜空气加剧火势。 排烟与补风的协同需要精准配比。风量失衡会导致严重后果:排烟量过大而补风不足,会使起火区域形成强负压,将其他区域的空气(含氧气)吸入,反而助燃;补风过量则可能导致烟雾向非排烟区域扩散。专业设计中,补风量通常控制在排烟量的80%-90%,通过风压传感器实时监测,动态调整风机转速,维持风量平衡。某地铁隧道火灾模拟实验中,这套配比机制让排烟效率提升20%,同时避免了气流紊乱。 补风的“定向性”至关重要。新鲜空气优先输送至逃生路径:疏散楼梯间保持正压(高于相邻楼层5-10Pa),防止烟雾侵入;避难层的补风量按每小时30-60次换气设计,确保空气持续更新;消防电梯前室通过补风维持正压,为消防员进入火场提供洁净空气。在高层建筑中,补风系统还会配合楼梯间的“竖井效应”,形成向上的气流,引导逃生者方向。 对消防员而言,补风是“生命支持”。向灭火作业区域输送新鲜空气,可降低消防员的呼吸负担,延长其在火场的作业时间。某消防实战案例中,补风系统为深入地下室灭火的消防员持续输送新鲜空气,使救援时间从常规的20分钟延长至45分钟,成功救出3名被困人员。 排烟与补风的双向配合,让消防排烟风机从单一的排烟设备,升级为火场空气的“调节器”,构建起立体的生命保障网。